19日气温上升 未来一周全省大部无明显降水
18-21日降水详情
今天午后到后天白天,全省晴有时多云。
20日夜间到21日白天,全省晴转多云。
19日起气温大幅上升
降水偃旗息鼓,升温亮点多多。今天(18日)全省气温还在蛰伏,白天最高气温普遍在0℃、1℃上下;19日升温大潮开启,各地白天最高气温将直接上升至8℃、9℃左右;20日全省白天最高气温更会进一步上升至12℃、13℃左右。远观气温的后续发展,21-22日全省气温略微回调;23日又会再上层楼。可以期待升温更加精彩的表现。最低气温也是回升明显:18日夜间全省大部最低气温还停留在-7℃、-8℃左右;19日夜间大部地区最低气温将直接跳跃至-1℃上下;20日夜间全省大部最低气温会接着上升至1℃、2℃上下。升温即将来临,温暖时光可期。
大风与沙尘
20日和25日,中西部地区有风沙讨扰:皆是4级左右偏西风,瞬间风力可达6级,并伴有沙尘天气。提醒朋友们及时预防。
小吉科普
“观云测天” 气象卫星有啥超能力
毗邻广州天麓湖,绿荫环绕的山顶上,二十几座天线阵列,为气象卫星搭建起天地之间的“通信桥梁”。这里是首个接收我国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双频遥测信号的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几十年来,它见证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了解它“观云测天”的超能力。
浩瀚星空中,由于轨道不同,气象卫星被分为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两种类型。它们分别在距离地球表面约900公里和约3.6万公里的太空,像巡逻兵和固定岗哨一样全天候地观测地球。
那么,气象卫星在太空捕捉到的各种信息是如何传送到地球的呢?记者了解到,针对不同的气象卫星类型,地面站的数据接收天线也不同,比如藏在球形“帽子”里的天线,是用来跟踪接收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的数据,每隔102分钟,经过地面站上空的卫星就会向它“空投”一次数据;而室外的“锅”状天线,则是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搭档”,实时接收来自3.6万公里的天外信息。
气象卫星地面站不仅要负责把信息从天上“搬到”地面,还要像如来佛控制孙悟空一样,控制好一些卫星,确保它不出轨;更要充当“翻译官”和“分析师”的角色,将接收到的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数字信号,翻译成大家能看懂的卫星云图、能听懂的风云知识,为气象灾害预警提供科学支撑。
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站长雷卫延告诉记者,截至2024年,我国共发射了21颗风云气象卫星,已建成以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喀什为核心的国家级地面接收站网,形成了覆盖全球的气象卫星数据获取,以及全天时业务化卫星数据处理与服务能力。
走进森林
呆久了钢筋水泥的冰冷丛林,偶尔走进大自然的真正森林。呼吸着新鲜的氧气,阳光透过枝叶间隙在厚厚的枯草上留下斑驳的光影,让人有些恍惚、停滞、慵懒、困倦。微凉的风打在脸上,猛然惊醒,还是那个晚冬的时间光景啊……(窦海宁)